中共福建省侨联党组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省委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2023年8月15日至9月23日,省委巡视五组对福建省侨联党组开展了巡视。2024年1月31日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组及主要负责人组织整改落实情况
(一)省侨联党组承担巡视整改落实主体任务的情况
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解决当务之急与立足长远发展并重的原则,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党建规范化水平,推动巡视整改成果运用常态化、长效化。1月31日,党组向全体机关干部和退休干部代表通报巡视反馈意见,进行动员部署。2月7日,成立了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好巡视整改的组织协调、跟踪督导等工作。2月27日,专题研究审议《关于十一届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细化制订巡视整改台账清单,明确整改时限。3月22日,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集中整改期内,先后制定修订11项规章制度、10项工作机制,为侨联履行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二)省侨联党组书记承担巡视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的情况
陈式海同志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集中整改期间,先后组织召开10次党组会议、7次中心组学习会、8次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逐项研究推进巡视整改工作。4月3日、5月11日、7月16日,三次向王永礼常委汇报了巡视整改工作进展。集中整改期间,陈式海同志多次带领班子成员与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巡视办、驻部纪检监察组等单位沟通相关问题。
二、集中整改期内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侨联工作不够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差距
1.“第一议题”制度落实不到位。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不充分。
党组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一是党组书记负第一责任人责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加强党组自身建设。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全体班子成员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4月29日,党组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战、宣传、侨务、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月安排1-2次集中学习,每季度开展1-2次研讨交流。三是规范党组会议筹备工作流程,2024年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落实情况达100%。
2.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挖掘梳理不够。
通过各类活动积极推广陈嘉庚、黄乃裳等闽籍爱国侨领时代价值。集中整改期内,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侨务工作的文献资料1册、侨情侨史研究成果4个。一是汇编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侨务工作相关文献资料1册。二是召开《侨史留芳——百名侨杰风采录》编撰推进会暨省华侨历史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三是配合开展“四海传福”全球主题宣传活动,挖掘宣传知名闽籍侨领黄乃裳故事。四是积极筹备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形成细化方案。五是完成《侨史留芳——我是祖国的儿子徐四民》纪念画册编撰;完成《侨史留芳——闽籍侨杰风采录•李光前》个人传记视频拍摄;完成《侨史留芳——闽籍侨杰风采录•黄奕聪》个人画册文集编撰;完成《侨史留芳——华侨楷模王源兴》个人画册文集编撰。
3.引导侨界投身新福建建设不够主动。
通过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和“5•18”、“6•18”、“9•8”等重大平台,引导侨界投身新福建建设。一是邀请“印中商务中心”在福建华侨主题馆常驻办公,并联合举办“印尼投资推介会”活动。二是走访了解我省“两国双园”相关情况,形成招商工作指引,并组织省侨商会开展“两国双园”专场推介。截至目前,经联系牵线,有3家省内企业赴印尼开拓市场或投资设立企业。三是制定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总体方案,指导所属社团积极参与重大经贸科技平台对接交流。与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第24届投洽会现代农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组织8个侨商团组参加第24届投洽会。
4.工作谋划缺乏整体性、前瞻性,停留于年度工作安排层次,未制定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
制定出台福建省侨联中长期工作规划,积极参与福建华侨博物馆筹建。一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党组书记负第一责任人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和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领会《中国侨联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省侨联工作实际,牵头制定出台福建省侨联工作规划,启动“十五五”规划制定前期筹备,积极推动侨联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分管领导担任福建华侨博物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与总体筹划,抽调专人参加专班工作。派员赴外地调研博物馆建设经验与做法,推动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平台纳入福建华侨博物馆整体建设方案。
5.存在“重精英、轻草根”倾向。
筛选形成侨界基层重点储备人士名册;指导基层侨联组织做好代表推荐工作。一是梳理形成福建侨界基层重点储备人士名册。在全省筛选贡献突出、富有活力的乡镇、村侨联组织,对各组织代表人物加强联系、培训,并作为省第十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基层“草根”代表储备人才。二是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各级“侨代会”代表推荐工作的通知》,指导福州市仓山区侨联等基层开展推荐工作。指导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完善换届计划,明确“新一届委员中拟增加非企业家、非公职人员身份的委员比例”等相关内容。
6.对侨务工作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不够。
继承发扬侨务工作优良传统。一是持续做好“传帮带”工作,形成联系花名册,建立走访联系机制并定期走访。二是梳理形成闽籍重要侨领及其后代花名册,建立侨领来访报告制度和重要侨领后代联系沟通机制。
(二)联谊联络工作不深入,未能持续扩大朋友圈
7.发挥地缘、血缘、业缘、学缘作用不够。
加强同中国侨联、兄弟省级侨联等的沟通联系,梳理形成海外联谊空白国家(地区)名单,新增联系国家6个。
8.服务新侨群体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多方筹集资金提升夏令营办营规模,持续深化与我省高校海外校友会等互动交流。一是截止目前,已完成夏令营办营767人,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的20%。二是梳理厦门大学、泉州五中等省内高校、著名中学海外校友会情况,建立常态化的工作互动机制。
9.让侨界群众组织起来、活跃起来做得不够。
完善基层侨联组织成立程序,完成“一县(区)一侨情”工作,推动成立全省首个卫健系统归国华侨联合会。一是修改完善《成立基层侨联组织参考流程》,建立一县(区)一侨情台账。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二是推动成立漳州市卫健系统归国华侨联合会。
10.推动基层补齐赋码短板不够有力。
完善基层侨联组织赋码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账,推动赋码工作落细落实。一是制定下发《福建省侨联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基层侨联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的通知》。二是建立全省基层侨联组织赋码工作台账。新完成5个基层侨联组织赋码。
11.基层侨务工作者青黄不接。
出台相关规定并指导基层侨联组织班子建设,举办全省基层侨联干部骨干培训班,提升基层侨务工作者能力素质。一是对4个设区市基层侨联组织班子建设开展摸底调查,形成工作台账;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基层侨联班子队伍梯队建设的通知》。二是举办1期全省基层侨联干部骨干培训班,50名基层代表参训。
(三)发挥侨界独特优势不够彰显,工作成效与侨务大省形象不匹配
12.对海外侨胞思想政治引领不够主动。
调研形成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的2篇成果,并将海丝华教联盟相关活动纳入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总体方案。一是形成《关于华文教师教材使用与需求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华文教材使用情况及华文教育存在问题》2篇调研成果并上报。二是将海丝华教联盟相关活动纳入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总体方案,拟在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期间举办丝路华教联盟圆桌会,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13.主动斗争精神不够。
及时掌握海外华教动态,参与丝路华教研讨等活动,支持有关院校赴海外开展交流访问和华文师资培训,指导举办第八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论坛。
14.“福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海外影响力有待提升。
充分发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支持侨界举办各类福建特色文化活动。一是充分发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素养》系列课程全球直播、武夷山华侨农场归侨侨眷生态茶园管理与建设培训班等活动4场。二是向海外社团赠送妈祖神像,推动构建《“四海结缘”文化交流品牌平台暨向海外捐赠妈祖神像运行机制》。三是支持西班牙茶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第二届中国文化日暨茶文化论坛”;在福州联合主办“观音铁韵 茗动榕城”系列活动;继续支持举办第五届海丝茶文化论坛。
15.对外宣传影响力有限,缺乏对象化、分众化。
加强与海内外主流媒体协作交流,联合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完成“福建省侨联”网站优化。一是加强与中新社福建分社等主流媒体协作交流,完成了“2024‘一带一路’青年龙舟国际邀请赛”等6个批次宣传报道。二是完成“福建省侨联”网站优化和栏目更新。集中整改期间,网站新闻信息平均月浏览量稳步提升。三是加强与境外华文主流媒体开展信息联动,每月发布相关信息数量有所提升。四是承办“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
16.在地方经济发展和侨商投资兴业需求之间穿针引线不够。
持续深化全国性引侨工作品牌建设,积极组织海外侨商、侨界人才参加系列经贸活动。一是联合制定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总体方案。二是组织海外侨商、侨界人才88名参加“5•18”、“6•18”系列活动;与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第24届投洽会现代农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邀请8个侨商团组参加第24届投洽会。
17.组织项目对接不深入、后续协调跟进不力。
持续推动“侨商兴闽基金”和中国侨商投资(福建)大会重点签约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是举办专场推介会,引导侨商侨胞参与“侨商兴闽基金”建设。二是走访推动、持续跟踪中国侨商投资(福建)大会重点签约项目建设落实。集中整改期间,22个项目已全部开工,14个项目顺利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75.06亿元。已开工未投产的8个项目均在建设推进中。
18.促进侨企发展壮大举措不多。
加强与省内侨资企业沟通联系,指导举办系列对接活动。一是梳理形成全省各类侨资企业台账。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二是推动全省侨联系统挂钩联系侨企,建立机制并深入走访挂钩侨企。三是指导省侨商会举办“汇聚侨力 服务发展”侨商宁德福安行暨产业推介对接活动。在省侨联官网设立“侨企联系专栏”。
19.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不够充分,对现有项目跟踪推进不力。
跟踪推进现有帮扶项目,用足用好侨界资金,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一是跟踪督导香港仁善扶贫基金会8个产业帮扶项目,并组织农业技术专家送科技下乡;新增松溪县老李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政和县杨源乡新建精品民宿项目和漳州市龙海市乡下人园艺有限公司项目3个帮扶项目。二是指导帮助松溪县完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督促协助松溪县用好145万余元侨界救灾捐赠款,完成万前村百年蔗糖厂提升改造并取得红糖生产许可证;申请专项基金100万元帮扶松溪县建设“侨心智慧工匠馆”内侨胞之家和侨心同心驿站项目。
20.2020年以来,党组未研究过侨界人才工作议题。
党组专题研究审议《2023年度人才工作情况及2024年度人才工作思路》。
21.招才引智意识不强。
开展人才政策宣传,筹备系列人才活动并纳入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方案。一是梳理并在省侨联官网发布我省海外人才有关政策汇编和各设区市人才政策网站链接。二是谋划开展2024侨界新生代对接交流会、海外高层次人才“青蓝接力”项目资本对接会等5项人才系列活动。三是与麦斯特人力集团(猎头公司)联合举办2024年服务侨企“人才企业匹配对接暨政策解读”专题研讨。
22.涉侨智库建设有差距。
持续深化闽侨智库建设。一是选聘第三届闽侨智库成员。二是采取有效方式梳理汇总有关信息,形成一批有建设性的研究报告。
23.建言献策作用发挥不够。
加强与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态化联系和服务。一是联合省委统战部(侨办)共建“海外列席(省政协十三届二次全会)”微信群,持续推送各类侨务工作动态。二是建立“侨联界委员联系群”并保持长期联系,提供“侨捐侨建公共设施建筑普查及保护”等10篇提案素材。三是邀请4名省政协侨联界委员参加2024年“一带一路”相关活动。
(四)坚持以侨为本不扎实,提升侨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有差距
24.未能根据国别特点,主动引导闽籍侨胞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为住在国同我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加强与海外侨团联系,引导闽籍侨胞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一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引导海外侨团在住在国举办文化类、公益类等活动。三是派员随团出访,参加文旅推介、青少年交流等座谈活动,拜访闽籍社团,积极推动回闽投资。
25.虽然开展了网上侨联建设,但未针对海内外侨胞提供信息化服务。
在省侨联网站提供行政服务指引,持续提升“惠侨通”的影响力。一是在省侨联官网增加国侨办政务服务、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链接,发布“惠侨通”和“三侨生”身份证明办理工作指引。二是通过在福建华侨主题馆等场所张贴二维码、设置易拉宝等方式,加大“惠侨通”平台宣传力度。陆续开展线上医疗咨询活动、医疗专题培训共4场,累计31名海外侨胞和21名侨企医务人员受益。